▲學者用周杰倫的歌曲命名了16個新種蜘蛛。圖/電腦報社交賬號截圖


近期,有網友發(fā)現,一篇研究蜘蛛的論文里面,竟然用周杰倫的歌曲命名了16個新種蜘蛛。


據紅星新聞報道,論文作者之一米小其教授是位“80后”,他告訴記者,物種命名要求在一個類群中不能重名,要給16個新種蜘蛛命名挺耗時間,采用歌曲名簡單省時。據米小其稱,平時生活中自己喜歡聽周杰倫的歌,娛樂一下,放松一下。


安靜艾蛛、倒帶艾蛛、龍拳艾蛛、星晴艾蛛、晴天彭園蛛、夜曲王園蛛、稻香朱園蛛……嚴謹的學術發(fā)現與周杰倫的歌名“組合”在一起,讓不少人眼前一亮。作為流行音樂元素的歌名,似乎瞬間被賦予了一絲學術氣息,而嚴肅的學術活動也由此披上了一層活潑的外衣。這是獨屬于理科生的浪漫。


實際上,這樣的做法之前早就有先例。如2020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孫智新,把他發(fā)現的一種5億年前的獨特三葉蟲命名為“范特西蟲”;2009年,四個天文愛好者共同發(fā)現一顆小行星,因為四人都是周杰倫粉絲,最終決定將小行星命名“周杰倫”。


對于新物種、新發(fā)現的命名,絕不是隨意性的。其必須要符合一般的學術規(guī)范要求、遵循一些約定俗成的學術范式。比如,名字必須是獨一無二的,不能和之前已有的物種名重復。此外還要避免造成誤解、或冒犯。


但這并不意味著就失去了“創(chuàng)意”的空間。事實上,注重科學與人文的結合,在嚴謹中又展示“浪漫”的可能性,是不少學術研究者在為新發(fā)現命名時的共同追求。這方面已有太多的經驗和案例。


如從文藝作品中汲取命名的靈感,就是一種常見的做法。前不久,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fā)展基金會旗下微信公眾號“海洋與濕地”就介紹了不少案例。


像2019年,科學家們在深海探險中發(fā)現了一種全新的端足類生物。為紀念這位深海的“新居民”,科學家們從《堂吉訶德》中選擇了美麗善良的Dorotea,延續(xù)了150年來用塞萬提斯小說中的人物來命名深海生物的傳統(tǒng)。另外,曾經有一種深海蟲被命名為“Hodor hodor”,就是向《權力的游戲》里的角色致敬。


在中國,年輕一代科學家對于用周杰倫的歌名、歌詞來給新發(fā)現命名“情有獨鐘”,也算是一種將科學與人文相結合的具有時代氣息的表達。


一方面,這樣的命名不僅有趣,還能引起大眾對科學的關注,激發(fā)更多人探索自然的興趣。這次16個新種蜘蛛的發(fā)現者,也希望通過用周杰倫歌曲命名,能喚起更多年輕人關注和保護生物多樣性。


另一方面,當流行音樂元素成了新物種的“名字”,也實際上為流行文化增添了新的“留痕”方式。多年后來看,這或也將成為人們重新打撈流行文化的一種“證據”和“資源”。而這些命名一旦被確認下來,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也未嘗不是中國文化元素走向全球的一種體現。


因此,在學術活動中,應該樂見越來越多的年輕學人在遵循學術規(guī)范的前提下,充分展示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造力。這不僅將為健康的學術氛圍添加必要的輕松、活潑氣息,拉近學術與公眾的距離,也將為推動科學與人文的更好結合、傳承,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撰稿 / 吳振(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