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在生前自傳《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中,提到他曾有個夢想,想做舊書店的老板。他從2017年開始,秘密建造了一間私人圖書館。這間名為“坂本圖書”的私人圖書館坐落于東京某地,館內(nèi)收藏了一直陪伴在坂本龍一身邊、為他提供創(chuàng)作和思考食糧的書籍。本書以文字的方式將坂本龍一的個人圖書館呈現(xiàn)給讀者。


近期出版的《閱讀不息》展現(xiàn)了坂本龍一在人生最后幾年的閱讀品位,他的閱讀趣味天馬行空:從夏目簌石到德里達(dá),從布列松到塔可夫斯基到小津安二郎、黑澤明、大島渚,從八大山人到村上龍……


圖片

《閱讀不息》,作者: [日] 坂本龍一,譯者: 白荷,博集天卷|湖南文藝出版社 2024年11月。


有次看到網(wǎng)上的話題討論“你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寫什么”,轉(zhuǎn)頭和朋友說,我會在臨死之前整理出我這一生在豆瓣標(biāo)記過的書影音清單,包括所有的短評、長評和讀書報告,然后做個二維碼刻在墓碑上,供路過的有緣人掃一掃。


于我來說,這個清單大概是一種最接近于精神層面的真實的自我表達(dá)。


讀《閱讀不息》時,也感覺自己在翻看坂本龍一的豆瓣書影音標(biāo)記,是一種窺見他人隱秘閱讀/觀影興趣的興奮感。書的后記介紹,2023年秋天,東京下町的一角開放的一處空間“坂本圖書”里,陳列著坂本先生的部分藏書供客人參觀。未有幸去,但能通過此書接近一些教授的精神世界也是好的。


《閱讀不息》收錄了他自2018年至2022年在日本《婦女畫報》中連載的“坂本圖書”系列36篇文章,每篇文章推薦一本書目,其中書目既有來自電影導(dǎo)演羅伯特·布列松、小津安二郎、黑澤明、侯孝賢,大島渚,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石川淳、中上健次,也包含了哲學(xué)、政治、經(jīng)濟(jì)、歷史等領(lǐng)域的國際學(xué)者,由此可見教授平日閱讀品味的廣泛性和多元性。


創(chuàng)作者的獨特之處在于,他們能夠源源不斷地從日常生活和人文作品中汲取靈感,人類已有的精神文明成就與之而言像是一塊取之不盡的海綿。談起八大山人書畫中的“留白”,坂本提到中國書畫追求的“筆簡形具”為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提供了巨大的靈感,比如在音樂中用間隙與沉默,來表達(dá)那種接近于禪意的完滿。約翰·凱奇對音樂中使用的樂音以及生活中未被使用的噪音的重新組織,也使坂本開始重新審視周邊自然環(huán)境,嘗試?yán)每臻g中的偶發(fā)性聲源進(jìn)行創(chuàng)作。這真是有趣而浪漫,想起在紀(jì)錄片《坂本龍一·終曲》中,看到他走路時用鐵棒隨意敲打路過的柵欄,看到他把水桶倒扣在腦袋上站進(jìn)雨中聽雨滴叩響的節(jié)奏,看到他坐在冰川邊緣,將錄音設(shè)備沉入底部聽水流聲,笑著對鏡頭介紹“I'm fishing the sound”。


圖片

紀(jì)錄片《坂本龍一:終曲》劇照。


此外,坂本先生也經(jīng)由齋藤幸平,思考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jì)體系、全球變暖、戰(zhàn)爭和放射性污染這些“公共領(lǐng)域”中被資本社會控制的資源問題。面對疫情時代的日本社會,他與烏蘇比·薩科的對談理性而克制,呼吁人類應(yīng)以這樣的“歷史性寶貴時光”作為跳板,思考如何構(gòu)建未來社會,比如人與自然界的共生、人與社區(qū)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如何去意識到人作為獨立個體的非模板化的特征。


他似乎從未間斷過對于自然、存在、死亡和時間的哲學(xué)性思考,也許是哲學(xué)與音樂藝術(shù)本質(zhì)上的共通性,賦予了他的作品獨特的深度與靈魂。坂本曾說,在他健康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將時間的永恒性和單向性作為前提進(jìn)行創(chuàng)作,而當(dāng)他在直面生之有限的時刻,才感覺有必要用和以往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時間。在閱讀橋元淳一郎的作品時,他已經(jīng)對時間的概念有了自己的理解:“我的時間是無法與任何人分享的。在這樣孤獨的宇宙中,我的時間是相對光速的相對時間?!彼惺苁澜绲姆绞?,即他在專輯《異步》中所要表達(dá)的,“我對我們所有人共享的單一時間的存在表示懷疑”。


在談到卡洛·羅偉利的《時間的秩序》時,坂本更進(jìn)一步地提出了這樣的觀念:


讓我們想象一個沒有時間的世界吧。我開始意識到“我們自己就是時間”。時間或許就是記憶。如果沒有存在記憶的我們,那么時間也就不復(fù)存在。時間不存在。


這個世界不是由線性的時間軸所串聯(lián)的,它更像是一個夢。


圖片

紀(jì)錄片《坂本龍一:終曲》劇照。


書的最后一部分,是教授和好友鈴木正文的對談。


對談時間為2023年3月8日,只距離他逝世不到一個月。二人對談的話題圍繞著坂本龍一正在讀的案頭書十本,其中有不少是日本昭和時期出版的舊書。他說“隨著年紀(jì)越來越大,我越來越被舊書吸引,書有時不僅僅是獲取信息的媒介”。近年來我也愈來愈有此類體會,每次回外婆家時,會常去外公生前的書房里呆一會兒,去聞聞舊書特有的混合著紙張墨水的輕微的霉味,也喜歡在城市的舊書店里仔細(xì)觀賞不同年代出版物的裝幀和設(shè)計。舊書讓人感受到藝術(shù)品和物件的美好——“即使不讀,也想擁有它們”。


坂本龍一在收到奧野健男的文藝評論時,說讀畢又想重新閱讀太宰治、三島由紀(jì)夫、川端康成和坂口安吾的作品。正如我通過這本書,又想要重新開始閱讀夏目漱石、太宰治,看黑澤明、侯孝賢和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正如教授所說:“此刻,我正處于綿延不絕的興趣與有限的時間的矛盾之中?!?/p>


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我還能在有限的時間里讀多少本好書?時間能再多一些就好了啊。


后記:


此書比較可惜的是,在每一篇的后續(xù)雖標(biāo)有坂本龍一推薦的書,但都是日文版本,且對于書中提到的電影、音樂作品未有收錄。這里分享我根據(jù)書中內(nèi)容整理的書影音清單,供喜歡教授的朋友們參考。


電影:


《驢子巴特薩》,羅伯特·布列松

《穆謝特》,羅伯特·布列松

《死囚越獄》,羅伯特·布列松

《圣女貞德的審判》,羅伯特·布列松

《秋刀魚之味》,小津安二郎

《亂》,黑澤明

《德爾蘇·烏扎拉》, 黑澤明

《日本春歌考》,大島渚

《新宿小偷日記》,大島渚

《犧牲》,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鄉(xiāng)愁》,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童年往事》,侯孝賢

《悲情城市》,侯孝賢

《光陰的故事》,楊德昌

《一一》,楊德昌


書籍:


《電影書寫札記》,羅伯特·布列松

《草枕》,夏目漱石

《夢十夜》,夏目漱石

《論精神》,雅克·德里達(dá)

《我是開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小津安二郎

《余白的藝術(shù)》,李禹煥

《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福岡伸一

《千年偷樂》,中上健次

《沉默》,約翰·凱奇

《時間的秩序》,卡洛·羅韋利

《人類世的“資本論”》,齋藤幸平

《毛毛》,米切爾·恩德

《逃避統(tǒng)治的藝術(shù)》,詹姆斯·C·斯科特

《極簡音樂史》,岡田曉生

《森鷗外精選集》,森鷗外


音樂:


《武滿徹:我聽見水之夢》,武滿徹

John Cage: The Seasons,約翰·凱奇


作者/lottie

編輯/李永博

校對/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