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妝品品牌林清軒在功效宣稱上“翻了車”。2月26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北京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官網(wǎng)獲悉,上海春椿化妝品銷售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陽東三環(huán)中路分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春椿北京分公司”)因廣告宣傳內容與化妝品實際功效不符,被處以行政處罰,罰款約2.12萬元。
天眼查信息顯示,上海春椿北京分公司成立于2021年8月,負責人為孫福春,其總公司是上海春椿化妝品銷售有限公司,后者的控股股東為上海林清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上海森清軒實業(yè)有限公司。
廣告字樣與實際功效不符,被罰款約2.12萬元
據(jù)行政處罰決定書內容,上海春椿北京分公司的經營場所是一家位于北京朝陽區(qū)富力廣場地下一層的商鋪,招牌名稱為“林清軒山茶花護膚”,主要從事化妝品銷售的經營活動。
圖/北京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官網(wǎng)截圖
在2024年9月初至10月23日,該商鋪的兩塊廣告燈箱使用了“林清軒山茶花抗老修護專家”的廣告宣傳字樣,同時,兩塊廣告燈箱分別有上海春椿北京分公司銷售的“林清軒山茶花修護平衡精華肌底液”“林清軒山茶花抗皺修護精華油”化妝品圖文描述。
北京市朝陽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指出,“林清軒”為上海春椿北京分公司銷售的化妝品商標,但上述品牌系列化妝品均無抗老功效。
即使上海春椿北京分公司提供了由第三方評價機構——北京國妝科創(chuàng)自然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出具的相關評審文件,但北京市朝陽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認為,北京國妝科創(chuàng)自然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一家有限責任公司,對化妝品的認定與評價不應超出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的《化妝品分類規(guī)則和分類目錄》《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guī)范》規(guī)定的功效宣稱范圍,故其出具的評審結論不能作為宣傳“抗老”功效的科學依據(jù)。
另經查明,北京朝陽區(qū)富力廣場的林清軒商鋪門口放置有“護理體驗 深層清潔98 提拉撥筋58 抗衰慕斯118”字樣的廣告牌。其中,“抗衰慕斯”在服務過程中使用“林清軒山茶花多肽抗皺彈嫩修護面霜”“林清軒山茶花抗皺修護精華油”兩款化妝品。
然而,根據(jù)《國產普通化妝品備案信息》顯示,上述兩款化妝品均無抗衰功效。其中,“林清軒山茶花多肽抗皺彈嫩修護面霜”的功效宣稱為滋養(yǎng)、修護、保濕、抗皺、緊致,“林清軒山茶花抗皺修護精華油”的功效宣稱為滋養(yǎng)、修護、保濕、抗皺、緊致、舒緩。
最終,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2021修正)第五十五條第一款,上海春椿北京分公司被責令改正相關違法行為,在相應范圍內消除影響,并罰款約2.12萬元。
對于此次行政處罰,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致電北京朝陽區(qū)富力廣場的林清軒店鋪,該店人員建議記者聯(lián)系品牌客服。隨后記者撥打林清軒官網(wǎng)上的客服熱線,就“廣告宣傳字樣與實際功效不符”進行提問,接線人員則表示,只負責消費顧客的業(yè)務咨詢,“您的問題不在我們的受理范圍內”。
2月完成企業(yè)類型變更,曾陷“客服不當言論”爭議
公開資料顯示,林清軒品牌成立于2003年;2008年在上海開出首店;2016年進行品牌升級,定位聚焦山茶花油的中國高端化妝品品牌;2023年全面開放加盟;2024年“雙十一”期間,林清軒天貓旗艦店累計GMV(商品交易總額)達2.58億元,同比增長約96%。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2024年10月,林清軒因客服不當言論引發(fā)爭議。有消費者在社交平臺稱,自己在購買產品后詢問發(fā)貨進度時,林清軒官方旗艦店客服表示“愛買不買”“不買退單”。此外,有聊天截圖顯示,客服人員曾有“林清軒不差你一個人”的言論。對此,有網(wǎng)友表示“不買林清軒,就不可能接觸林清軒客服”。
圖/“林清軒山茶花護膚”微信公眾號截圖
隨后,“林清軒山茶花護膚”微信公眾號發(fā)布道歉聲明稱,品牌收到部分用戶反饋,反映在與客服溝通時遭遇了服務態(tài)度問題,“對于我們的管理失職,我們深表歉意?!痹诤罄m(xù)發(fā)布的聲明中,林清軒表示,經調查,確認該名第三方公司客服,此前因不符合服務標準已被辭退,“但其在離職后利用原先職務之便,繼續(xù)通過客服賬號回復用戶消息,導致部分用戶體驗受到影響?!?/p>
在林清軒天貓官方旗艦店中,記者看到,目前該店鋪粉絲數(shù)量為773.8萬,其中,“林清軒山茶花抗皺修護精華油”已有超4萬人付款,“林清軒山茶花修護平衡精華肌底液”的歷史成交量超3000單。商品評價中,仍不乏“客戶服務不好”的反饋,例如,有消費者稱“客服一直轉移話題”“這家店的客服就像(你)進了一家買不起的奢侈品店,愛搭不理”。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今年2月,林清軒品牌母公司完成了企業(yè)類型變更,從“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名稱由“上海林清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林清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外界視為謀求上市的信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李錚
編輯 姜樊
校對 王心
封圖 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