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吳婷婷)今天(4月19日)7時30分,20支人形機器人“跑者”參賽隊和人類馬拉松運動員從北京亦莊南海子公園前出發(fā),跑過泡桐大道,與涼水河為伴,機器人和馬拉松選手共同跑過全長21.0975公里的賽程,最終抵達終點通明湖信息城。
賽前,人形機器人參賽隊合影。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按照比賽規(guī)則,每個參賽機器人依次起跑,出發(fā)時間間隔1分鐘,原則上不超過2分鐘。今天,身高1.8米的人形機器人“天工Ultra”第一個出發(fā),只見它早早來到起跑位置,在領跑員和工程師的陪伴下原地小跑,就像人類馬拉松運動員那樣進行著賽前的最后熱身,觀賽人群中不斷有市民為“天工Ultra”加油打氣。7時30分,隨著響亮的發(fā)令槍聲,“天工Ultra”穩(wěn)健邁出大長腿,開啟第一次真正的半程馬拉松。
緊隨“天工Ultra”出場的是“松延動力N2”機器人,只見它邁開小短腿,雙腿交替,奔跑姿態(tài)非常穩(wěn)當,速度也不慢。之后,其余18支參賽隊的機器人陸續(xù)登場,每一個亮相都贏得了觀眾的叫好聲。
賽前,各參賽隊正在準備。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記者了解到,本次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的參賽“選手”來自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職業(yè)大學等高校,也有北京人形機器人創(chuàng)新中心、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研究機構、企業(yè)的機器人。
與人類馬拉松有補給站類似,機器人半馬也有多個補給站,參賽隊伍可以在這里為機器人更換電池或更換機器人,以及進入賽道的比賽選手。根據競賽規(guī)則,比賽過程中,鼓勵賽隊機器人全程奔跑,鼓勵賽隊不更換電池,不更換機器人。
值得關注的是,更換機器人或更換電池需要向隨行裁判示意,并經隨行裁判同意后進行換電、更換機器人的操作。更換機器人須罰時。
工作人員給參賽人形機器人貼標簽。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參加機器人半馬的“選手”外形各異、能力不同,身體素質也不盡相同。比賽將依據賽隊名次高低,評定冠軍、亞軍、季軍,并安排完賽獎、最佳耐力獎、最佳人氣獎、最佳步態(tài)獎、最佳形態(tài)創(chuàng)新獎等專項獎。
北京經開區(qū)管委會副主任梁靚介紹,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不僅是單個機器人的比拼,更是團隊的較量,本次比賽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們有一個理念:參賽即勝利,完賽即英雄,跑上真實的賽道,本身就是一種挑戰(zhàn)?!?/p>
編輯 白爽
校對 吳興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