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北京地鐵8號線王府井站,外籍游客咨詢外幣兌換服務。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4月28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在北京地鐵8號線王府井站的站廳層北側(E口)乘客服務中心看到,新開設的外幣兌換窗口標識清晰醒目,電子顯示屏上滾動播放著可兌換的貨幣種類和當天的兌換匯率。


據(jù)報道,該乘客服務中心可提供美元、歐元、日元等四十余種貨幣的即時兌換服務,并創(chuàng)新性推出線上預約、零鈔定制兌換等精準服務,有效破解傳統(tǒng)網(wǎng)點“排隊久、幣種少、零鈔缺”的痛點。可見,這個外幣兌換窗口既豐富了地鐵服務的業(yè)態(tài),也彌補了金融行業(yè)的痛點。


王府井可謂名聲在外,是來北京的游客必打卡景點之一。加之,王府井又是知名的商業(yè)街,國外游客的消費需求旺盛,那么外幣兌換,就堪稱一個不可或缺的服務。


在地鐵站里直接開通外幣兌換窗口,可謂最合適的地點。地鐵8號線王府井站日均客流超10萬人次,對于國外游客來說,地鐵是前往王府井最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在這里提供外匯服務,為缺人民幣的游客解燃眉之急。


這也不是北京地鐵唯一的服務窗口,此前首都機場線東直門站也開通了貨幣兌換服務窗口——東直門地鐵站可以直通機場,這同樣是外國游客常來常往的地方。


增設外匯兌換服務,其實只是北京地鐵便利國外游客的一個具體細節(jié)。除此之外,許多熱門站點都用上了翻譯機,“五一”假期,京港地鐵將聯(lián)合高校志愿者,為外籍游客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服務。這一切,都在填充一個開放中國的細節(jié)。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人們能感覺到,中國的各項開放舉措明顯提速。從擴大免簽、打通支付措施開始,到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政策推向全國,各項便利國外游客的措施正在加速推進。


隨著這些政策漸次落地,正在塑造一個面向民間視角的開放姿態(tài)。免簽推動旅游,“即買即退”刺激消費,地鐵站換匯方便支付,這些都是普通游客所關心的事項。在這些出行細節(jié)方面著力打磨,也是從“民相親”的層面拉近中外之間的距離。


從數(shù)據(jù)能看出,今天的中國文化、中國制造對國外游客有著不小的吸引力。據(jù)報道,“五一”入境游訂單量已同比增長173%,不少外國游客帶著大旅行箱來華掃貨。而最近舉行的廣交會上,境外采購商較往年同期增長20%以上,消博會吸引了全球超6萬專業(yè)采購商。


這些都說明了中國的國際吸引力,中國的開放表態(tài)得到了世界范圍內(nèi)的呼應。“中國游”“中國購”越來越火熱,以至于在一些地方已經(jīng)“長滿”外國人,來中國“探店”“拔草”更是絡繹不絕。


當然,人們也要看到,便利外國游客仍然需要不斷完善細節(jié)??梢韵胂蟮氖?,隨著中國開放程度的提升,外國游客的關注點越來越細化,一些新的問題可能涌現(xiàn)出來。


比如,在知名區(qū)域的消費很方便,那么一些非知名景點的POS機夠不夠?外國游客購買商品很火爆,那么體驗諸如推拿、針灸等特色服務怎么辦?中英雙語的指示夠多了,那么更多語種的提示是不是也該加上?這些,其實都需要人們多想一層、進一步妥帖地完善。


所以,像北京這樣,在地鐵站推出人民幣兌換服務,也是一個啟示:開放不只是大門敞開,也需要細節(jié)飽滿,不斷提升服務的質(zhì)地。要讓游客來到這里,看到一個個方塊字卻感到親切,面對一項項黑科技卻不慌亂,在各項體貼的服務之中,盡興游玩也滿載而歸。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