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陳琳)北京市市場監(jiān)管局自2025年起全面升級信用修復服務,通過機制創(chuàng)新、流程優(yōu)化、精準幫扶等創(chuàng)新舉措,推動經營主體輕裝上陣、煥發(fā)活力。2025年第一季度即惠及6萬戶企業(yè)。

 

依托大數據技術,北京持續(xù)拓展信用修復“免申即享”范圍,對于已完成年報補報的企業(yè)、個體工商戶,無需自主申請信用修復,由市場監(jiān)管部門通過大數據比對的方式,將其自動移出異常名錄,經營主體即可“無感”實現信用修復。

 

“過去線上補報完年報,還需要提交信用修復申請,現在系統自動解除經營異常標記,徹底告別繁瑣的申請流程。”個體工商戶王先生體驗后說。據統計,2025年,該機制從個體工商戶拓展至企業(yè)群體后,截至目前已累計惠及15萬戶經營主體。

 

在流程優(yōu)化方面,北京市市場監(jiān)管局推出智能審批、極簡申請、全渠道服務三大提速舉措。首先,持續(xù)豐富信用修復線上渠道,依托信用修復全國統一平臺,實現異地登錄修復功能,推動外地經營主體在京高效、便捷修復,推出信用修復移動端,真正做到“異地辦、指尖辦”;其次,除提交申請書、承諾書外,不再要求提供其他申請材料,可通過系統平臺查詢或函詢確認的,不再需要當事人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同時,完善線上線下協同機制,為操作困難群體提供“一對一”線下協助。

 

目前,信用修復決定時限平均壓縮40%,其中停止公示行政處罰信息時限從15個工作日壓縮至7個工作日,移出經營異常名錄時限從5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時限從15個工作日壓縮至9個工作日。

 

2025年,市場監(jiān)管部門構建“三書同達”服務體系,在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時,同步發(fā)放《信用修復告知書》《信用合規(guī)建設書》,將“事后處置”轉為“事前提醒”。指導平臺加強對平臺內經營者信用狀況進行監(jiān)測,及時向符合條件的平臺內經營者發(fā)送信用修復提醒,并在完成修復后,由平臺在其自身信用評價體系中及時恢復信用。加強對經營主體的幫扶指導,依托市區(qū)私營個體經濟協會,廣泛開展信用修復政策宣講,支持小微企業(yè)、個體工商戶等重塑信用健康發(fā)展。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