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北京冬奧會國際測試賽自10月5日起至12月31日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qū)舉行。北京冬奧組委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此次測試在上半年測試活動“應測盡測、能測盡測”的基礎上,提出了開展全要素測試的要求。


北京冬奧組委場館管理部部長姚輝10月4日在“相約北京”系列冬季體育賽事2021下半年測試賽和測試活動新聞發(fā)布會上介紹,檢驗場館設施、鍛煉運行團隊、積累辦賽經驗、磨合工作機制、落實屬地保障、測試運行指揮是貫徹始終的測試目標。


北京冬奧組委場館管理部部長姚輝。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在上半年測試活動‘應測盡測、能測盡測’的基礎上,此次我們提出了開展全要素測試的要求?!币x說,即按照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時運行標準,全面制定落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全面檢驗賽時運行各項準備工作。


測試賽在場館設施收尾、團隊人員配合等方面設置測試目標


姚輝介紹了此次測試賽在場館設施收尾、團隊人員配合、機制磨合優(yōu)化、重點業(yè)務工作四方面的測試目標要求。


在場館設施收尾上,各場館團隊正在按冬奧會標準梳理、搭建臨時設施,配備調試技術設備,以期借測試賽之機,對設施設備的安全運行、穩(wěn)定可靠進行檢驗。


在團隊人員配合上,各團隊正按冬奧會賽時運行崗位和職責,演練運行任務、政策程序、應急應對方案及防疫要求,以確保場館職責明晰、運行順暢。


在機制磨合優(yōu)化上,各賽區(qū)組委會、場館團隊將對“雙匯報”機制進行演練,模擬賽時開展事件跟蹤、信息報送、指令發(fā)布、屬地協(xié)調等工作。北京冬奧會運行指揮部正在按已明確的運行指揮體系加緊各項準備工作。目前運行指揮部調度中心已于9月19日啟動運行,測試賽期間除涉及指揮測試賽賽事運行外,還將和國際奧委會等同步開展各種培訓演練,以期更好達到運行就緒狀態(tài)。


在重點業(yè)務工作上,姚輝介紹,一是積極配合歐米茄公司計時記分人員工作,對冬奧賽時技術系統(tǒng)進行演練;二是條件允許情況下,選擇個別場次賽事組織觀眾觀賽,開展體育展示和賽事服務測試;三是通過對國際賽事進行轉播,加強與奧林匹克轉播服務公司的溝通交流,校準轉播機位、檢驗轉播質量;四是對注冊、抵離、交通、安保等全局性工作開展專項測試,積累賽時運行經驗。


本次測試賽賽事規(guī)格高、規(guī)模大,疫情防控壓力大


本次測試賽的賽事有哪些特點?


姚輝介紹,與今年上半年雪上項目和冰上項目測試活動相比,本次測試賽安排及組織運行,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賽事規(guī)格高、規(guī)模大;二是疫情防控壓力大;三是統(tǒng)籌協(xié)調更復雜;四是社會關注度高。


此次測試賽許多是國際冬季單項體育組織的賽歷賽事,有的還是資格賽、積分賽,將采用冬奧會賽時的計時記分系統(tǒng)。這些賽事也是各參賽國家和地區(qū)運動員在北京冬奧會前熟悉賽區(qū)氣候和比賽場地的最后機會,各方積極性較高。目前預計將有來自境外的約2000余名運動員、隨隊官員和國際技術官員、計時記分專業(yè)人員等陸續(xù)來華參加各項國際賽事和訓練周。


疫情防控方面,本次測試賽將有境外人員來華參賽,主要來自亞洲(日、韓)、北美及歐洲國家和地區(qū)。為確保賽事安全順利進行,我們將嚴格落實賽時疫情防控各項措施,逐賽事、逐場館制定符合賽事要求和場館運行特點的防疫方案,在辦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嚴從實從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到疫情防控和測試工作兩手抓。


同時,此次測試賽的10項國際賽事,基本是國際冬季單項體育聯合會的賽歷賽事,要嚴格按照國際冬季單項體育聯合會的規(guī)則辦賽,有些賽事與冬奧會有著不同的要求?!拔覀兗纫獪蚀_把握測試賽與冬奧賽事的統(tǒng)一與連貫,又要清晰認識測試賽與冬奧會的區(qū)別,把測試賽籌辦完全納入冬奧會籌辦工作總體計劃和節(jié)奏當中一體推進?!币x說,同時,在場館臨時設施、形象景觀與標識等工作上,特別注重銜接,不搞重復建設;在其他各項工作安排上同樣避免計劃沖突、顧此失彼。


姚輝介紹,作為北京冬奧會前最后一次全面實戰(zhàn)檢驗,本次測試賽備受社會關注,海內外影響力將遠遠大于今年上半年的國內測試活動。按照計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計劃將對重點賽事進行全國電視轉播,并向國外提供部分電視信號。


“做好測試賽媒體宣傳工作,將向世界展現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進展,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讓各界對如期安全順利的舉辦冬奧會充滿信心?!币x說,此次國際測試賽是全面檢驗籌辦工作的最后機會,北京冬奧組委將認真貫徹落實各項籌辦工作要求,完成好既定測試任務,通過查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全面提升團隊業(yè)務工作能力和場館運行水平,特別是疫情防控工作水平,確保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前實現全面就緒。


新京報記者 吳為 攝影記者 王貴彬

見習編輯 劉茜賢 校對 陳荻雁